2024-2025赛季CBA常规赛第二阶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福建队前锋邹阳在最近对阵上海队的比赛中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2000年出生的篮球明星邹阳,就读于被誉为“中国篮球最强校园”的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简称“深二校”)。学校迄今已为国家培养了邹阳、李艺阳、庄展等位列中国国家一级运动员前30名的学生。
近年来,深圳二师深入贯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通过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从根本上引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实现个性发展。与综合素养和谐共进,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最佳成长。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学校如何开展全面、多元化的课程教育实践。
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课内涵式发展,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是一所具有35年办学历史的优质中学。作为广东省省级思想政治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积极响应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人才需求,以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实现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
学校以培养素质能力突出的未来领导人才为己任,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凸显素质能力突出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坚持“思政大课”理念,以学校思政教育改革为契机,构建覆盖学校、社会、家庭、贯穿学生各个阶段的课程体系。初高中,思想政治小课与社会大课相结合。共同努力打造“思政课与思政课并重、网络思政教育与思政教育并重”的学校教育新生态。
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篮球明星有称号的,必须回答“培养谁、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顶尖创新人才除了具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自律的行为、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合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将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与个人成长。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篮球明星有称号的,既要坚持德育优先,又要真正推动五育并举,开创全面教育新格局。学校反思以往思想政治课存在注重知识传授、习惯于灌输、说教、与学校常规德育工作脱节等弊端。主体教育功能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五育融合、协同推进,开展了全面、多元化的课程教育实践。
创新主题教学,打造活动化思想政治课堂。深圳第二实验学校作为省级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注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递融为一体,探索开展主题式教学,打造一所充满时代气息、新鲜感的学校。充满活力的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堂。
思想政治学科组教师加强对现实课堂问题创设的研究,倡导“没有情境就没有教学,没有问题就没有识字,没有活动就没有问题,没有激动就没有行动”,创系列优质思想政治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教学中的真、善、美。以“社会史”科目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老师根据社会热点设置话题:“如果你是街道办事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或者一名快递小哥,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在现实生活场景中进行深入讨论,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注重核心能力培养,完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程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校本通选课,是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校本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班会课程、礼仪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四史”课程、模拟两会课程、深圳地方史课程等,重点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专题班会课程为例,面对以往主题碎片化、随意性、上课时间经常拥挤的问题,我们组织跨学科德育研究小组,依托省德育专项,开展高中德育工作具有深圳特色。主题班会课程推动主题班会系列化、生活化、成长化建设。主题班会课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序列100余门班会课,贯穿三年高中生活。
主题班会课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他们不仅及时关注当前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而且遵循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的特点。真正让学生“爱听爱学、懂了学”,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引导他们的思想、品德、精神同步发展。
开发荣誉课程,为素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成立“翠竹学院”,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能力”的理科生开设数学竞赛、物理实验、化学竞赛、生物竞赛、编程与算法等课程。潜在的。”注重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培养具有责任感、领导力和创新潜力的拔尖创新学生。
例如:学院开设基于国家课程整合的“荣誉课程”,包括人文素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科技创新潜力实践课程、大学预科课程等,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理想以及了解自己的目标。发展方向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独立的规划。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且独特的个体。学生品德的发展不仅是在德育课程中实现的,而且是在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空间乃至生命体验的每一个瞬间中获得的。为此,我们提出“在全面发展中实现最优成长”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校教育生活的整个时间、空间和过程,通过创新教育机制,实现课程教育、活动教育、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心智健全、身体健康、兴趣广泛的基础上实现个性成长和特色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最佳路径”。我们从提高学生学校教育和生活质量出发,系统设计学校的教育活动、学生社团、选修课等,注重教育的时机和教育内涵,用丰富完整的教育活动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
融入“四季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培养健全人格。我们对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等传统校园活动进行整合升级,一年推出读书季、创新季、运动季、艺术季“四季活动”——长序列。将原有的活动按照一定的教育主题进行融合、串联和系统策划。以“大课程”理念设计和实施,深化教育内涵,提高德育全面性和实效性。 “四季活动”的目的很明确。也无形中拉长了教育过程,体现过程教育和融合教育。
以春季“读书季”为例,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月。在此期间,开展了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校园话剧、家乡巨变手抄报等活动。不仅通过“输出”促进“输入”,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文化、审美、道德素质的发展。例如,辩论从时事社会事件和热点话题出发,围绕“现代社会情商和智商哪个更重要?”展开讨论。 “网络短视频的兴起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应该算严重吗?” “惩罚?”等辩论话题,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实现自我教育。
创新培养路径,以优质体育艺术俱乐部支撑多元化发展。学校是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拥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高水平学生运动队。为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学校组织了电声音乐社、漫画研究社、街舞社、二十城文学社等近40个学生社团,满足学生丰富的个性化需求。俱乐部活动。
学校提倡让每个学生掌握一到两项体育和艺术技能。这些社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成长路径选择,也是体育立德、艺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篮球队已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篮球运动员。这些优秀学生的成长也让我们更加坚信要“不拘一格育人”,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校园,去体验广阔的社会和现实生活,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城市生活,社会,也走出深圳走向全国。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调研、游学、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所感,强化道德认知,在社会中参与社会、影响社会、传递爱心、增强自身的社会诚信。他们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责任感。
推出“行走思政课”,通过沉浸式学习培养家国情怀。学校思政学科组与学生工作处联合开展“行走思政课”系列活动,定期带领学生有主题深入社会生产生活不同场景,了解深圳历史通过参观、讨论和调查,了解文化和城市发展。把整个城市变成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
以“思想政治+创新创业”为主题,带领同学们走进位于深圳华强北的“中国电子第一街”,通过科普展览了解这条街的发展、演变和繁荣和互动体验。在每一个创业故事中,我体会到广东电子制造业从贴牌加工、山寨模仿到自主研发、自创品牌的艰辛历程,亲身体会到“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自主创新”的道理。高质量发展。”同学们还走进东江纵队旧址,了解深圳红色革命历史,走进渔民新村,感受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行走中,他们把思想政治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看得见、看得见。听觉和触觉。
模拟两次会议的提案,在调查和走访过程中产生社会责任感。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则“深圳学生提案被提请全国政协”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是我校高中生提出的“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提案。 6名学生认为青少年国防教育有所欠缺。他们在省内外进行了近千份问卷和网络调查,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撰写提案。 ,引起全国政协委员翟美清重视,修改后提交全国两会。
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模拟两会”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两会”期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围绕社会民生或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形成“提案”。同学们踊跃参与,并分组进行研究。每个赛事都能提交二三百份研究报告,内容不仅涉及与赛事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还涉及交通管理、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社会问题。学校对这些“建议”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响应。例如,根据学生的建议,我们将急救知识作为健康课程纳入校本安全培训。
学生们关于规范共享单车管理的“建议”也得到了交通设计专家的赞赏,并受邀参与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通过这样的社会调研,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在关注社会民生的同时积极融入社会、影响社会,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创新志愿服务,让志愿活动用爱点亮城市。深圳被誉为“志愿者之城”,是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我们通过“志愿者俱乐部”等社区组织带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用最好的方式关爱他人,用爱点亮城市。我们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把学生分担家务、分担校务、做好社会服务等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通过志愿服务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这一创新举措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志愿者每年都在开学、社团招募、“四季活动”等活动中活跃。学校通过鼓励志愿服务,促进校内民主自治和学生自律自强。更令人欣慰的是,我校学生积极参与深圳乃至全国各地的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多次荣获“新时代好孩子”等称号。
完善家庭与学校社区合作办学机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也是学校教育多年来面临的难题。完善这一教育机制,关键是要在“协作”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创新更多平台和载体,引导家长和社会民众参与教育工作,形成融合教育新生态。另一方面,解决“5+2<5”的顽症,必须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目标、理念和方法的协同,构建共同的育人愿景。
为此,我们在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强、素质高、理念新的研究型思政教师队伍的同时,正在探索建立“思政大课”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机制。融合各界精英和劳动模范,优秀家长、优秀校友等都成为学校思政课的“兼职教师”。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真正能够把成长的道理“讲得深、讲得透、讲得活”。
以身作则,“讲堂”活动解读成功密码。学校推出“深圳第二现实大讲堂”活动,邀请教授、学者、教育名人、艺术家等到校园演讲,与师生交流互动,滋养心灵、启迪身边的心灵。学生成长、职业规划、思维发展等主题。 ,令人兴奋的指导。出席报告厅的明星们不仅畅谈各自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还聚焦个人成长经历,分享对生活和工作的感悟,解读成功与失败的启示。
我们邀请了著名作家黄亚洲与学生们分享了他在中学时期参加数学、航模、诗歌等社团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广泛的兴趣;我们邀请深圳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张文军教授来校讲座,通过选举、洗衣、购物、加油等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奥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每月的报告厅活动不仅给学生带来高品质的精神享受,也为学生提供成长和成功的灵感。
新家长学校凭借实力,传递科学理念。为了有效消除家庭与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教育障碍,我们致力于打造新型家长学校,想方设法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参与,充分发挥家长的专业特长和优秀家长的示范效应,促进家校沟通。信任和认可。每年新生入学前,我们都会举办暑期预科班,让家长到学校“当一天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和教学安排。
同时,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常见问题,我们邀请有教育背景的家长担任辅导讲师,培训更多的家长;我们邀请优秀毕业生家长分享辅导理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家长课程,创建了“蜂巢家长学校”等品牌,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真正让家长跟随学校教育节奏,与孩子共同成长,实现深度学习。家校融合,提高学校教育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来源 | 《中国基础教育》2024年第12期篮球明星有称号的,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
结尾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