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篮球 > 篮球新闻

教育部回应体育学科地位,深圳教育局新规引热议,中小学体育课受关注

不久前,教育部回应全国两会《关于体育科目由副科改为主科的建议》: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科目不分主次之分。这引发了全社会关于中小学体育课的热烈讨论。

这两天,深圳市教育局还发布了关于体育课的通知,要求自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中小学体育课频繁受到关注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当前,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不少孩子受到其影响。 “课间十分钟”引发社会讨论的背后,是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关注。隐隐有些担心。

如何上好、讲好体育课?近日,记者走访了杭州部分中小学。

他们“吃螃蟹”

根据相关要求,目前大部分地区义务教育体育课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每周4节体育课,三年级至三年级学生每周3节体育课。事实上,关于体育课的探索,浙江部分地区已率先试水改革——2020年9月,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区27所中小学需确保每个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

如今,滨江区“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规定仍然执行。三年过去了,效果如何?

“你还记得绕足球杆的公式吗?仔细记住,然后再尝试一次。”周二上午,杭州丹凤实验小学505班的学生正在上体育课。虽然天气有点冷,但来回跑了好几次后,孩子们的额头上都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在确保有足够的体育课的同时,我们现在更多地致力于如何教好体育课。”陈建华校长表示,除了体育课外,学校还开设了42个类别的体育俱乐部,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小学就学会至少两项运动技能。

丹凤实验小学的学生正在上体育课。照片由学校提供

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质,也让体育成绩单十分亮眼——在滨江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学校连续三年名列第一; 2022年,杭州市中小学体质健康抽查中,两个参赛年级也分别排名全市第一、第二。

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文涛中学,从运营第一天起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至今已连续8年。此外,学校还在探索男女生分班教学以及体育课中选修体育项目的方式。此外,学校还将田径运动会、体育俱乐部班、足球、篮球、排球等班际联赛纳入每学年的常规活动中。

“中学生应该精力旺盛,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梁金芳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是高度正相关的。他曾对第一批和第二批毕业生做了统计,发现中考前60名的学生成绩比后60名的学生要好,体育成绩的差距也拉大了5-6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父母自然是支持的。

“我们希望通过每天一节体育课,让所有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快乐在某校班际篮球联赛中,锻炼意志,健康成长。”滨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观念变了,困难也出现了

体育课时增加的核心在于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体育教育的看法。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所长邵伟德明显感受到,近年来体育课的地位正在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增加体育课的数量对于孩子来说自然是有利的。但校长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课程从哪里来?

“总课时是固定的,国家课程不能改变。增加体育课时,意味着整个课程必须重新安排。”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两年前,滨江区教育局在出台政策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家长一听到‘上课’在某校班际篮球联赛中,就会想到一堂完整的40分钟的体育课,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提倡的是长课与短课相结合、形式多样的体育课。”滨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因此,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将课间休息、体育俱乐部、体育拓展课程等多种形式有机融入到体育课中,增加学生的体育课和运动时间。

邵伟德还表示,体育课之外的课外体育锻炼非常重要。 “课外体育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至于课外体育活动如何安排,不能太死板。”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班级分配外,不少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体育师资短缺。

一位校长算了一笔账,发现目前很多小学的班级都超过36个。每周增加1个课时,将增加36个体育课,相当于增加2名体育老师。

“我们有40个班,但体育老师只有10人,按照每个体育老师每周16-17节课的课表,无论怎么安排,体育老师都不够。”丹凤实验小学校长陈建华给出的方案是,动员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一起,承担了中等难度的体育课。起初,这项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一些班主任觉得增加了负担。但很快,不少班主任发现,专注体育课产生了“连锁效应”。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班风也变好了,老师们自然也更有动力了。

此外,一些学校还从校外聘请代课教师或引进专业体育机构以解燃眉之急。采访中我们发现,虽然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才,但校长们还是希望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某校班际篮球联赛中,确保体育课能够全面开课。

新尝试,体育课走出校园

这几年,杭州不少热门中小学频频触发红线。随着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一些学校的锻炼空间变得略显局促。

场地、师资……随着校内体育资源逐渐饱和,不少学校将目光转向校外。他们尝试走出校园,通过与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课程。

作为体育教育的新尝试,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近年来与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合作。作为杭州市唯一一所棒球专业学校,十三中不仅拥有棒球俱乐部,还有一支经常参加国内比赛的棒球队。学校操场上的两个击球笼是黄龙体育中心帮助购买的。

“我们通过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将公益资源、场馆资源、专业师资资源带入校园。”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主任沉斌告诉记者,黄龙公开课早在2019年就启动了,像十三中这样的“体教融合协作基地”就有13所学校,涉及幼儿园、小学学校,中学,甚至大学。

图为黄龙公开课走进校园。黄龙体育中心供图

“亚运年,我们升级为培训课程、竞赛课程、趣味游戏和校园参观四大板块。项目涉及足球、篮球、网球、壁球、棒球、橄榄球、击剑、艺术体操等27个项目,受益人数超过2万。 ” 沉斌说,校园里的很多运动项目是学生接触不到的,而且带课的教练也非常好,有前国家队队员、全国冠军,甚至世界冠军。这样专业的运动训练不仅解决了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问题,也帮助一些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然而,校园体育课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邵伟德认为,要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学校增加体育课只是一小步。 “学校可以在课外体育、家校共同教育等方面进行更多探索。”邵伟德表示,在体育锻炼方面,关键是学校、家长、孩子要达成共识。

本文标签: [体育][义务教育][不完美妈妈][杭州][中考][足球][浙江省][知识改变生活][两会]

顶部

顶部